怎样的雨能在屋子里下,又不淋湿屋中的人?

作者:创始人 日期:2020-06-18 人气:6729

《雨屋》是什么?


先插播新华网的一则新闻 ——《雨屋》登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花150元淋10分钟雨?


轰动伦敦和纽约的大型装置艺术《雨屋》,9月1日-12月31日入驻上海余德耀美术馆。在昨天的媒体预展上,记者提前感受了这场淋不到的雨,结果发现,只要你动作稍微快一点,雨还是淋得到的,人和机器互动居然还带着点自虐的快感。


余德耀美术馆引进的《雨屋》,场地面积达到150平方米,是迄今最大的一件《雨屋》。这件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,它通过天花板上的高科技装置,能瞬间感知观众的行为,观众所到之处,大雨便戛然而止。《雨屋》让观众在和雨的互动中完成艺术创作,以此探讨人和技术、人和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。


《雨屋》是怎么实现的?


整个装置可以分成三部分:输入、处理和输出。


输入负责室内人体数据(像素)的采集,处理负责从像素信息中得到位置(x,y坐标),输出负责控制顶部水流喷头的开和关。

在展览展示行业中这种互动装置被称为“地面互动投影”,传感器和投影仪都位于顶部。传感器通常是带补光的红外摄像头(IR camera)或深度传感器(depth sensor)。投影仪在这个装置中被水幕所代替,原理是一样的,程序中的 RGB 像素变成 ON/OFF 开关而已。


那么,这个装置用的是红外摄像头还是深度传感器呢?看看这款装置的艺术家是怎么说的:


艺术家 Hannes Koch 来自英国的 Random Internatinal 设计工作室,披露了室内安装了多个 3D 传感器,传感器侦测人体的移动,允许雨滴在人体所在的位置停止。当人离开后,雨继续落下。每个雨水开关都有 30 英尺的干燥半径,也就是 90 厘米的半径。因此雨屋参展人数不能太多(在纽约展出的时候是限制 10 人),不然屋里的雨都会停掉。


所以用的是 3D 的深度传感器,按照行业惯例,最有可能的还是 Kinect 一代。关于深度传感器的综述。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00